科學論證 周密規劃 分步實施 確保安全
中國工程院院士 葉奇蓁
核能是全球電力供應的三大支柱之一。從中長期來看,要顯著減少導致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排放,減少氮氧化物、未燃烴、顆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大氣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核電是以安全、高效、清潔的方式供應能源,同時又是解決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的最現實選擇之一。山東省委、省政府從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將發展核電作為優化能源結構、建設生態文明的主攻方向,是一項非常英明的決策。
從秦山、大亞灣核電站起步,我國核電已安全發展了近40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作為經濟強省,山東發展核電具有基礎好、起點高、空間大的特點。在謀劃和推進核電發展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堅持“科學論證、周密規劃、分步實施、確保安全”的方針,統籌推進核電建設與核能在工業供熱、城市供暖、海水淡化、核技術應用等領域的多元化利用,讓核能造福于民;統籌推進項目建設與配套產業發展,在科技研發、技術改進與創新,解決制約我國核電發展的瓶頸問題上取得突破;統籌推進全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夯實核電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為我國核電走向世界作出應有的貢獻。
核技術是傳統產業 轉型升級的鑰匙
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乃彥
山東省委、省政府重視核電發展,這是一件大好事,是非常好的機遇,充分體現了山東各級政府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的決心和信心。我建議山東省在謀劃和推進核電項目、核能綜合利用項目開發建設的同時,要把核技術應用作為重點方向。在核技術應用于工業、農牧漁業、食品加工、醫療衛生、交通運輸等方面,山東的監管部門和企業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具備在很多領域走在全國前列的基礎。
希望山東省根據本省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大膽地發揮核能作為綠色能源的作用,將核技術與傳統產業嫁接,廣泛應用于傳統產業技術的升級和改造,讓核能在更大范圍內造福群眾。這幾年,我經常來山東,看到山東正在發生喜人的變化。相信核能、核技術的開發應用一定會讓山東更美麗。
發揮后發優勢 建設全球核電技術高地
中國工程院院士 鄭健超
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山東省委、省政府從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大局出發,研究部署全省核電發展工作,這是落實發展新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現。
核電在保障能源供給的同時不排放二氧化碳,是優化能源結構的必然選擇。在謀劃推動山東核電發展的同時,要看到電力生產只是燃煤消耗的一部分,還有大量的煤炭用于工業供熱、城市供暖等領域,要在這些領域推動核能的多元化應用。山東核電起步晚、占比小,但具有后發優勢。要依托已有的國家級核電產業技術創新平臺,整合省內科研機構、高校的技術力量,充分吸收國內已有三代核電機組建設、運營經驗,結合山東實際,對已有三代核電技術進行持續改進和創新,進一步提高其安全性和經濟性,使山東成為全球三代核電技術的高地,帶動核電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科學布局 穩妥推進 告別“燃煤總量第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 于俊崇
核電建設可以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寶貴機遇,相關市在謀劃項目建設與產業協同發展的時候,要做好深入調研,在產業園區建設上實施差異化,科學合理地進行規劃布局。
省內制造企業向核電裝備領域轉型前,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國內已有產能情況,對進入門檻、自身能力作出科學評估,瞄準一些真正卡脖子的領域,發揮自身優勢,解決制約核電發展的瓶頸問題,不要在已有產能基礎上重復建設,盲目增加產能,形成新的過剩。核設施維修保障是一個很有潛力的發展方向,建議山東本地企業重點在這個領域尋求突破。
山東淡水資源匱乏,尤其是沿海地區淡水匱乏問題十分嚴重,利用核能小型堆開展海水淡化、清潔供暖、工業供熱、乃至核能制氫應當成為山東發展核能產業的重要方向。希望山東在系統推進核電、新能源發展方面探索出一些新思路、新模式,摘掉“燃煤總量第一”的帽子,讓山東的“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
堅持統籌規劃 分步實施 后來居上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盧宏田
山東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在山東電力系統工作了28年。歷史上山東曾經三次醞釀啟動核電建設:第一次是1984年,第二次是1994年,這是第三次。有人說山東的核電建設“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我覺得沒關系,因為機遇還有、現在就是,好事多磨、后來居上。我知道山東人的秉性,只要想做的事情,一定能做成。
這次啟動核電建設與以往不同,是在海陽核電一期已經建成投產的基礎上再出發。省里從頂層設計入手,精心謀劃,把目標、任務落實到各級政府和企業,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這是很好的做法,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希望各相關市和企業抓住難得的機遇,深入細致地做好工程建設、安全管理和環境營造工作,讓廣大群眾看到核電發展對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積極參與到核電產業發展中來。
將安全貫穿到核電全產業鏈
中國地震學會副理事長 高孟潭
從地震安全專業角度來看,山東計劃開發的核電廠址都經過多年充分論證,尤其是半島東北部海岸線,是我國地震安全方面最好的一段,應當盡可能考慮在這一帶建設能源基地。希望山東省抓住機遇,加快優質廠址的高效開發,做好重點稀缺廠址的資源保護。
核安全是核電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核電的生命線。各有關方面要將安全貫穿到核電發展的全壽期、全產業鏈。要充分吸收借鑒全球核電發展的經驗教訓,從規劃選址、技術選型到工程建設、設備制造、生產運營,一直到事故應對,都要有明確的措施加以控制,確保核電、核設施安全。要在核電科技創新、技術研發、產業配套等方方面面貫徹安全理念,強化監督控制,推廣普及核安全文化,使核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和支撐,以實現核電的可持續發展。
加快優質廠址開發 保護稀缺廠址資源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發展部研究員 曹增功
目前山東煤電裝機超過1億千瓦。為完成國家提出的降低煤耗指標,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大氣污染,近年來省里正在壓減容量小、煤耗高的小機組,同時大力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積極引進外電。山東能源結構達到煤電占三分之一、清潔能源(含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核電)占三分之一、外電占三分之一,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遠期目標。從全國范圍來看,山東光伏發電、陸上風電資源在全國并沒有優勢,裝機規模已接近6000萬千瓦,進一步發展的空間有限;加上現有的生物質發電,要實現清潔能源占比三分之一,只有靠核電。
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積極謀劃核電發展工作,這對滿足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優化調整能源結構具有重要意義。建議省里抓住國家推進核電發展的寶貴機遇,后發追趕核電發達省份,為山東在經濟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條件。(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