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NHK新聞網報道,今年1月,在位于日本茨城縣東海村的日本原子力研究開發機構,其儲存放射性物質容器的袋子發生了钚泄露,在5月15日的會議上,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判定此事件違反了保安規定。
位于茨城縣東海村的原子力機構核燃料循環工學研究所,今年1月份,研究所室內制作核燃料的原料發生了放射性物質钚泄露,導致作業員防護服被污染等后果。
對此事件,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在15日會議上表示,違反了行業內的保安規定。
事件發生的主要過程,操作員將存放钚的容器放入袋子中時,沒有仔細檢查袋子外部情況,而繼續進行作業。出現污染之后,檢查了作業員的身體和衣物。事故主要原因是作業員工作中沒有遵守規定的操作流程。
對于避免再次發生同樣事件的對策和操作員應對污染效果不明顯問題,規制委要求更加詳細的報告。
會議之后,規制委員會的更田豐志委員長表示,一定程度上發生這種污染事件,應該明確具體的處置方案。
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近年來多次發生泄露事故,2017年6月,一名工作人員打開了裝有钚和鈾等粉末試料的金屬容器,容器內部的塑料袋突然破裂,試料散落出來。5名工作人員體內被檢測出放射性物質,這次核泄漏釀成日本國內最大級別的體內輻射事故。
1999年發生的東海村核臨界事故是日本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核災難之一,主要是由于操作員失誤,事故導致兩名作業員死亡,數百人受到核輻射。此事故被評級為國際原子能事故等級第4級(福島核事故為7級)。(來源:中國核電信息網)
上一篇:田灣5號機組汽輪機扣缸完成!
下一篇:瑞士核電站的一個反應堆自動停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