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秦山核電與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召開首批商用堆碳14靶件研制啟動視頻會,標志著三方合作開展的輻照生產碳14項目進入了新階段。本次秦山核電發起的利用商用堆輻照生產碳14技術開發項目,為全球首次嘗試并進入實施階段。
秦山核電將大力推進零碳未來城同位素生產基地建設,在安全發電的同時實現重要醫用同位素的供應,助力健康中國建設。針對后續靶件制造工藝研發、審評等重要工作,項目組將繼續發揚奮斗精神,提前策劃、通力合作,確保實現2022年4月份靶件入堆的既定目標。
合作方表示,將積極配合秦山核電完成項目的后續工作,全力確保項目2022年首批靶件入堆、2024年首批碳14核素出堆并投放市場的目標。
據悉,碳14放射性核素應用十分廣泛,其應用范圍涵蓋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新藥開發、PM2.5檢測等各個方面。2022年首批碳14生產靶件入堆以后,秦山核電在安全發電的同時,生產并供應工業鈷源、醫用鈷源、碳14核素,為我國核技術產業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碳14科普
碳14半衰期約5730年,衰變方式為純β衰變,射線最大能量156keV。碳14作為示蹤劑,具有方法簡單、易于追蹤、毒性小、準確性和靈敏性高等特點,在研究物質分布、揭示反應機理、闡明遷移過程、醫學臨床診斷等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已廣泛地應用在疾病診斷、新藥開發、工業、農業等諸多領域。
1、幽門螺旋桿菌檢測。
中國目前每年接受碳14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的人口已超過2000萬人,國內很多單位都已將其列入常規體檢項目,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后每年檢測的人次將進一步增長。
2、藥代動力學研究。
國際上多數小分子藥物在I-III期臨床階段,必須有一次使用碳14標記做藥代動力學試驗。我國新藥研究與開發也已經逐步走上規范化的軌道,我國的藥品評審中心公布“藥物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和國家農業部出臺的新農藥研發政策都推薦或要求用碳14等標記化合物開展藥代動力學研究。國內在這方面的碳14需求和用量也將快速增長。
3、PM2.5檢測。
2014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考核辦法》,辦法中將細顆粒物(PM2.5) 或可吸入顆粒物(PM10) 年均濃度下降比例作為考核指標。國內各地區已陸續布局對PM2.5等超細顆粒物的監測,預計PM2.5檢測儀市場規模將大幅擴大,由此帶動碳14需求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