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山東省政府印發了《落實“六穩”“六保”促進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第四批)》(以下簡稱《第四批政策清單》)。《第四批政策清單》專門提到,將大力支持新能源發展,聚焦海上風電基地建設、核能供暖、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氫能產業發展等,制定激勵性政策,創新促進新能源發展的體制機制。
近年來,山東省委、省政府把大力發展新能源作為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和突破口,先后研究制定山東省能源發展、新能源產業發展、氫能發展、海上風電等重大規劃,按年度分解落實、壓茬推進,近三年實施重大能源項目101個、完成投資783億元,清潔能源和外電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由2017年的18%提高到32%,煤電占比由82%下降到68%。
數據顯示,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超過4900萬千瓦,近三年翻了一番;其中光伏、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2272.5萬千瓦和365.5萬千瓦,均居全國首位;核電裝機實現“零突破”,累計發電530億千瓦時。大力開拓外電入魯通道,建成投用上海廟至臨沂、山東至河北環網,年接納省外電量1159億千瓦時、較2017年翻一番。
此次政策清單,聚焦破解新能源開發應用的堵點卡點,在海上風電、核能應用、氫能開發等重大領域,拿出突破性的硬招,靶向解決新能源開發規模偏小、占比偏低問題。圍繞核能開發應用,強化政府性推動作用,整合膠東半島地區熱力市場資源,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優先采用核能供暖,2021年年底前青島、煙臺、威海3市將核能供暖納入城市供暖規劃,3市參照不高于“煤改氣、煤改電”清潔供暖補貼標準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核能供暖支持政策。
《第四批政策清單》還圍繞光儲一體化發展,支持開展整縣(市、區)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試點,對試點縣規模化開發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實行整體打包備案,對項目接網工程開辟“綠色通道”;同時,注重引入市場化機制,優先在試點縣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推動光伏發電就地就近消納。
圍繞海上風電、氫能發展等新能源前沿領域,《第四批政策清單》還制定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推動各項工作加快突破。在海上風電開發建設上,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執行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政策,全力支持海上風電基地建設,將有力帶動渤中、半島北、半島南三大風電片區建設,到“十四五”,末,帶動開發建設海上風電1000萬千瓦,并網裝機500萬千瓦左右,推動山東省邁入全國海上風電發展第一方陣。
在氫能發展上,瞄準制氫、加氫、用氫等關鍵環節精準發力,將工業副產氫企業通過銀行貸款購置新增氫純化設備實施的技術改造項目,納入重大技術改造財政激勵政策范圍,省財政按銀行最新一期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35%,給予最高500萬元支持;同時支持利用符合條件的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等站點網絡改擴建成具有加氫功能的能源合建站,在符合已有管理規范和安全條件前提下,對不新增用地的,無須另行辦理加氫站規劃選址手續。
山東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以上這些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支持以及市場化消納等政策,創新性強,突破性大,將對山東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下一步,全省上下將加大力度推進政策落地,讓新能源領域相關企業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