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韓國工業聯合會(FKI)發布《韓美民用核合作計劃》報告,建議韓國和美國加強在核電出口市場中的合作,包括共同建立供應鏈。
報告指出,2022年,13個國家共有34臺出口核電機組在建,其中俄羅斯出口23臺,中國出口4臺。自2011年福島核事故后,韓國、日本、德國等主要核電國家采取逐步棄核政策,這給俄羅斯和中國成為全球核電出口市場新主力創造了機會。
報告強調,美國認為該現象會造成嚴重的安全威脅,并正在準備一項戰略,通過推出相關立法來恢復核電行業競爭力,其中小型堆(SMR)被視為重塑競爭力關鍵。此前,美國啟動“負責任地使用小型堆技術的基礎設施項目(FIRST)計劃”,支持新建核電廠的國家引入小型堆。此外,日本已制定“通過先進核技術合作贏得優勢(WECAN)計劃”,作為美國FIRST的補充。報告建議,韓國也應考慮依據在核電廠建設和運行方面的競爭力制定一項計劃。
此外,報告還強調韓國要保障小型堆燃料的穩定供應。目前韓國完全依賴俄羅斯生產的高豐度低濃鈾(HALEU)。韓國可以通過股權投資、EPC合同等方式參與美國HALEU設施項目,共同打造核燃料供應鏈。
韓國工業聯合會經產部官員表示,韓美峰會的召開,以及美國專注于利用小型堆來奪回“超級核大國”的地位,都表明韓國需要利用這一契機來制定行動計劃。
該聯合會稱韓美在國際核電市場中的合作是否有助于解決美國西屋電氣公司(Westinghouse)與韓國水電核電公司(KHNP)之間的糾紛仍有待觀察。
西屋電氣正試圖利用反應堆設計版權糾紛來阻止韓國向捷克等國出口核電機組的計劃。波蘭PGE電力公司和私營電廠運營商ZE PAK公司曾宣布計劃與KHNP簽署在前煤電廠建設APR-1400機組的意向書,在此之前,波蘭發布新機組項目招標計劃,盡管媒體稱韓方贏得招標的可能很大,最終仍被西屋電氣摘得。2022年10月,西屋電氣提起與KHNP的訴訟。西屋電氣堅稱KHNP在出口APR-1400機組時需要獲得美國政府的同意,因為該機組設計是基于美國西屋電氣技術而來。KHNP對此說法予以反駁,稱公司在過去30年中已開發出自己的獨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