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國務院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抓好春季農業生產的措施 確保糧食豐收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應,確定能源保供增供舉措,提升能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
會上,國務院對能源供保供工作做出了三方面部署:
關于核電的具體表述如下:
三要在嚴格監管、確保絕對安全的前提下有序發展核電。對經過多年準備和全面評估審查、已納入國家規劃的浙江三門、山東海陽、廣東陸豐三個核電新建機組項目予以核準。
這“三個核電新建機組項目”,其中每個分別涉及兩臺核電機組。也就是說,此次核準的核電機組共有6臺。這6臺核電機組均為第三代核電技術。
批復的三個廠址分別是:
三門二期、海陽二期、陸豐5、6號
控股方分別是:
中核的三門、中廣核的陸豐、國家電投的海陽
01三門核電-控股方中核集團
三門核電是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之后,獲準在浙江省境內建設的第二座核電站。
三門核電規劃安裝6臺125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裝機總容量在750萬千瓦以上。三門核電1號、2號組采用是AP1000三代核電技術,分別于2009年4月19日和 2009年12月 12日開工建設,2018年9月21日和2018年11月15日投入商運。中核集團三門核電有限公司是三門核電工程的業主,全面負責工程的建造、調試、運營和管理。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中電投核電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和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共同出資組建。
02海陽二期--控股方國家電投
海陽核電與浙江三門核電一起被選定為中國核電AP1000三代核電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的標志性項目,承接中國核電自主化重任,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海陽核電1號機組于2009年9月開工,2018年10月22日正式投入商運;海陽核電2號機組于2009年12月15日正式開工,2018年11月5日正式投入商運,兩臺機組的裝機量為125.1萬千瓦。
海陽核電項目的業主是山東核電有限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占股65%(2012年股權劃轉至中電投核電有限公司),山東省國際信托有限公司占10%、煙臺藍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占10%、中國國電集團占5%、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5%,華能核電開發有限公司5%。分析認為,海陽核電二期工程采用我國自主設計的三代核電技術的可能性較大。
03陸豐核電--控股方中廣核
陸豐核電已列入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容量為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陸豐核電項目,由中廣核陸豐核電有限公司(簡稱“中廣核陸豐”)投資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承擔業主責任、履行業主義務。愛企查顯示,中廣核陸豐由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
此前,廣東省在政府工作報告部署2022年工作重點時提出,加快完善能源供應保障體系。推進惠州太平嶺核電、陸豐核電、廉江核電等項目建設。
前景廣闊
總體看,這次國務院批準3個核電項目6臺機組,中核集團、中廣核和國家電投各占其一,中國華能、中國華電等電力央企也通過參股的形式擁有一定裝機權益。在核電技術方面,這次批準的海陽核電項目可能采取“CAP1000”三代核電技術,而陸豐核電一期則有可能采用“華龍一號”自主三代核電技術。
目前,除了中國之外,歐洲各國正在加速啟動核電項目,全球迎來核電新一輪建設高潮。核電作為碳中和時代能源安全的戰略核心地位,已經得到世界公認。在全球“碳中和”形勢下,根據聯合國氣候專委和國際能源署預測,2050年全球需要新增1000臺以上的核電機組。
今年以來,廣東、廣西、福建、海南、江蘇、浙江、山東、遼寧等地紛紛將核電寫入當地經濟發展規劃,并列為2022年工作重點之一。去年則有廣東、福建、海南和遼寧4省將核電寫入當地政府工作報告。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等業內人士此前預計,未來,中國每年將爭取開工核電機組6~8臺左右,爭取到2030年核電發電量占比達到8%左右。
目前每臺第三代核電機組的總投資約為200億元,6~8臺核電機組的總投資將高達1200億~1600億元。